English  |  简体中文
美国创业者:北京将成硅谷唯一真正竞争对手
来源:腾讯网 | 作者:原文作者: Cyriac Roeding 编译作者: 腾讯科技  李玮 | 发布时间: 2016-05-17 | 10382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京就是这一切的中心。在这里,来自清华和北大两所顶级高校的创业者和工程人才与风投走到了一起。凭借规模、速度、理想、资金和人才,我的看法是,未来10年内北京将成为硅谷的真正竞争对手。

 

确实,全球范围内还有其他科技创业中心,例如柏林,但规模不可同日而语。(印度是唯一其他的可能竞争者。)对硅谷来说,出现一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好事,这将促使硅谷更快走到新高度。

 

让我们先来看看速度,包括“山寨”和创新,以及北京和硅谷的创业精神对比。

 

2、硅谷以创新速度而自豪,但中国创业公司走得更快。

 

在北京,我常常听说创业公司之间粗暴的竞争手段,甚至为了获胜采用不道德的办法。

 

创业总是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而主要动力则是用户普及率。相对于在美国,在中国,新应用发展至一定规模所需的时间更短,甚至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就成为“现象级”案例。新服务针对大多数用户的需求而设计。实际上,直到智能手机开始普及之后,中国很多人才首次连入互联网。

 

在中国,大型创业公司的历史通常为3到5年,而不是美国的5到8年。因此,希望取得成功的创业者也试图尽快胜过竞争对手。在中国的创业公司里,并不存在工作与生活平衡一说。

 

创业公司有可能在任何时间开会。在北京,我和雨果·巴拉(Hugo Barra)之间的会议被安排在夜间11点。巴拉正负责小米的国际业务发展,而凭借450亿美元的估值,小米是中国最值钱的创业公司。然而即使如此,我们的会议仍被推迟,因为巴拉被其他会议耽搁。因此,我们的会议从午夜才开始。(在会议结束后,巴拉还要于清晨6点30分去赶飞机。)

 

在中国,创业公司有着著名的“996”文化,即从上午9点工作至晚间9点,每周工作6天。如果你认为硅谷的工作很辛苦,那么只要看看北京的情况就知道什么是辛苦。

 

对创始人和公司高管来说,工作制度常常是“9、11、6.5”。这样做或许效率不是很高(作为领导者,如果总是精力疲惫,那么也不是件好事),但却非常常见。

 

在产品推出的几周前,整个团队可能会在酒店里封闭办公。在这里,他们所做的就是工作和休息,投入100%的精力,避开一切干扰因素,确保产品如期推出。尽管我并不认为长时间工作是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好方式,但我被这些创业者的饥饿感和动力而震撼。